作為“咱班咱媽之家”創始人,哈爾濱的張鴻是700余位老人的“好女兒”。17年前,她自籌資金,讓一些孤苦無依的貧困老人有一個可以度過晚年的家,17年中,她不求回報地照顧每一位沒有血緣關系的“爸爸媽媽”。近日,記者走近張鴻,聽她講述她和“爸媽”之間的感人故事。
為完成母親愿望 成立公益養老院
1961年出生的張鴻,之所以做這個事業,是為了完成母親的愿望。“我媽小時候家里窮,被寄養在舅姥爺家,舅姥爺總會問我媽,以后能不能給他養老送終,我媽一口答應了。但是后來,舅姥爺生病走失,媽媽無法完成承諾,成了一輩子的心結。”張鴻告訴記者:“我當年做服裝生意,條件好點了,就想把母親從農村老家接到城里來,但是我媽拒絕了,她提出一個愿望,‘你蓋一個能給孤寡老人養老的院子,讓有緣分的孤寡老人能找到你,贍養他們。’”
2003年,張鴻用所有資金創辦了“咱爸咱媽之家”公益養老院,免費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幫助。
一車一車推平垃圾場造“家”
為了節約成本,養老院選址在哈市香坊區黎明大市場附近的一個廢棄垃圾場。“當時沒有現在這么機械化,我們就一車一車地推平垃圾場。”張鴻和父母住在附近的一輛廢棄面包車里,用了整整一年時間才將垃圾場推平,“因為資金短缺,大部分活兒都是家里人干,只有技術活才雇人。”三年時間,“咱爸咱媽之家”終于建好,占地7000多平方米。
從那以后,無依無靠的老人、身患重病的老人,都成了這個大家庭的成員。由于老人的增加,每天做飯要用一袋大米,還有醫療等費用,張鴻的資金不足,曾欠下糧食店幾萬元錢。為了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她開辦了工藝品加工廠,工作人員都是義工,還有一些志愿者,養老院的老人們也會搶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親自為辭世老人沐浴穿衣
創辦“咱爸咱媽之家”的17年中,張鴻贍養了700多位老人,像親閨女一樣悉心照顧,還經常帶他們出去游玩,盡所能滿足他們的心愿。很多老人一輩子沒見過大海,也沒坐過火車,張鴻帶老人們見過大海后,老人激動地哭著說,“感謝閨女能實現我多年的愿望。”
她照顧贍養的老人中,讓她感觸很深的一位老人是宋媽媽。宋媽媽88歲來到養老院時,張鴻和她說,“你就踏實在這住,以后這就是你的家。”老人聽到后,哭著抱著她說:“孩子,好久沒人這么和我說話了。”張鴻和宋媽媽的感情非常好,宋媽媽的腿腳不方便,張鴻給老人買來助力車方便行走。張鴻告訴記者:“有一天,她聽到我的腳步聲,馬上推著助力車出來找我,我當時有事比較著急,說等一下再去看她,等我忙完發現她還站在門口等我,為了給我三塊糖。老娘說她等了我兩個小時了,我當時心里一酸就哭了。”三天后,96歲的宋媽媽去世了,張鴻跪在老人的床前,老人走前說下輩子一定要當她的媽媽。張鴻親自為宋媽媽穿衣送終。
17年中,張鴻為600余位老人送終,為他們沐浴穿衣。她專門學習臨終關懷的書籍,還成為緩和醫療研究員。張鴻說:“一路走來真的特別不容易,無論多難多苦我都要堅持,因為我見到了那些老人的不易。”張鴻的故事,讓我們對孝道有了一個新的定義。
幸福老年養老網 www.hlyxxhg.com |
作者: 文章來源: 生活報新街派
版權聲明: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養老網觀點和立場。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請發送郵件至 shayyl@qq.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