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除了學習工作,可以享受風花雪月的浪漫愛情。
老齡人退休后就是幫兒女帶孫子,下棋打牌喝茶遛狗?
“不是我的菜,我就這么坦率!”
“不靠譜的大爺不比不靠譜小伙少”
“要長得好看的還找你???個頭兒不到一米七,三千塊錢夠干啥的?”
“不是我的菜,我就這么坦率!”“不靠譜的大爺不比不靠譜小伙少”“要長得好看的還找你???個頭兒不到一米七,三千塊錢夠干啥的?”……這些話可不是出自網絡段子或搞笑語錄,而是來源于中老年相親節目里的大媽們,網友紛紛表示“看驚呆了”。
近幾個月以來,一批中老年相親節目火爆全網,有些甚至成了年輕網友的下飯劇。大爺大媽們耿直不忸怩的姿態、坦率犀利的言語交鋒,成為不少年輕人熱議的話題。
記者調查發現,這類節目在“出圈”之余,既讓人們看到當代老齡人對于感情生活的需求,也引發了社會對老齡化問題的思考。
中老年相親節目火爆“出圈”
最近,幾檔中老年相親節目火爆全網,包括吉林的《鄉里相親》《緣來不晚》,遼寧的《愛的選擇》,黑龍江的《相親相愛》等。#中老年相親節目有多好笑##中老年硬核相親#等多個話題在抖音平臺的累積播放量迅速破億,“中老年相親才是社交天花板”等話題頻頻登上微博熱搜。
中老年相親節目的迅速“出圈”,看似偶然實則有著時代的必然性。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超過2.64億人,占比18.70%。老齡人群體擴大,助推資本流入,各行各業都積極擁抱這個萬億級產業市場。專注于老年行業商業創新與創投孵化的產業媒體AgeClub曾估算,“老齡人+中年人”有婚戀實際需求的用戶在5000萬人以上,龐大的市場需求促使中老年相親類節目應運而生。
記者調查發現,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社會對中老齡人再婚的包容性更大。幾年前,老齡人參加相親節目,還要在電視上與素不相識的人“談情說愛”,對子女而言是個不小的挑戰,甚至是巨大的精神壓力。很多受訪老年人表示,雖然有再婚想法,但為了顧及子女也會放棄念頭。
《鄉里相親》制片人高飛表示,節目創辦初期都是發動身邊的人四處尋找,求著老齡人參與節目,現在都是主動報名,有時報名電話都接不過來,很多是兒女幫老年人報的名。節目開播2年多,資料庫中已有幾千名老齡人。
中老年相親節目在某種程度上為有再婚需求的老年群體提供了更多機會和可能。過去老齡人是圍著家庭轉、圍著子女轉、圍著鍋臺轉,很少有自己的生活和空間,而失去配偶的老齡人,雖有子女的關心,但在心理上缺少伴侶的陪伴,再婚途徑也少,大多為“熟人介紹”“搭伴養老”等。
58歲的哈爾濱市民龔大爺表示自己參加過三次相親節目,有一次甚至牽手成功,“之前牽手成功了,在一起生活不到半年,因性格不合、雙方子女反對而分手。”龔大爺說,自己平時幫忙照看孫子,和外面的人接觸不多,“我感覺還是上電視找老伴容易一些,主持人能幫忙溝通,我們上歲數的也不太會說話,有時候抹不開面子。”龔大爺說還會考慮再次參加相親節目。
如今很多年輕人也意識到,親情很難替代伴侶感情。“當前很多老齡人,由于兒女不在身邊,內心的孤獨感非常強烈,很多節目嘉賓經歷過人生的起起落落,有的中年下崗,有的婚姻不幸,有的疾病纏身,有的甚至常常感到死亡逼近。”《緣來不晚》欄目責編張曉菊說。
東北中老年相親節目,硬核搞笑”背后引深思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中老齡人相親節目在東北地區異?;鸨?,收視率名列前茅,這與東北人幽默、詼諧、能說、敢講的性格密不可分。“從某種意義上說,相較于南方地區,東北話更接近普通話,在傳播上也具有一定的優勢。東北幽默段子式的表達大大增加了節目的話題性,使之更有‘爆點’,更易在互聯網上傳播。”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游潔說。
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似乎只有年輕人才可以享受風花雪月的浪漫愛情,而老齡人的生活則是退休后下棋打牌,喝茶遛狗。“當今社會不少老齡人物質生活較為豐富,可情感上的孤單寂寞很容易被忽視。其實,老齡人在喪偶或離異后,也盼望能夠找到知心的另一半,攜手度過余生,這為該類節目的收視率提供保障。反向輸出為中老年相親節目創造了亮點。”東北師范大學傳媒科學學院教授鄭軍說。
中老齡人的婚戀觀與年輕人存在很大不同。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相親戀愛本應是一個私密、羞澀,甚至有些保守的行為。年輕人有時間,也愿意享受追求與被追求的過程,但老齡人則直接、坦誠,甚至有時令人覺得倉促,不近人情。“節目嘉賓大多走過大半生,他們很清楚自己對另一半的要求是什么,換句話說,他們比年輕人更不遷就,感情中容錯和試錯的時間更少,因此在表述上也就更直接。”《緣來不晚》制片人高朋舉說。
網絡時代的到來,為中老年相親節目“出圈”提供了平臺和機遇。多位受訪專家表示,此類節目“出圈”的背后,實則反映了當前我國社會養老問題值得關注的現狀。“中國目前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很多老齡人對于機構養老排斥,對于居家養老有傳統依賴性,這也使得當前老齡人的婚戀需求龐大。”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院長田毅鵬說。
根據《鄉里相親》節目數據統計,在城市中,女性對另一半的需求集中表現為“陪伴”“愛情”,男性則為“陪伴”“做飯”;在鄉鎮地區,女性對“養老”的需求遠遠高于城市,而男性的需求集中于“看家望門”和“做飯”兩項。“一些老齡人渴望再次擁有愛情,也有一些人只是想找一位能夠搭伙生活的人,讓老年生活不孤獨,這也正是‘老伴兒’這個詞的含義。”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助理研究員韓佳均說。
立足節目服務類定位。防內容嘩眾取寵
中老年相親節目在全國熱播,為幫助中老齡人再婚、尋求生活伴侶提供了渠道,發揮了積極作用。以吉林地區播出的兩檔中老年相親類節目《鄉里相親》和《緣來不晚》為例,“節目開播至今,已經撮合了近1500對老齡人,其中成功牽手的比例在60%至70%左右。”張曉菊說?!多l里相親》節目的牽手成功率也超過50%。
節目中嘉賓的一些話語被網友們編輯成“經典語錄”在網上傳播,有的甚至成為人們茶余飯后議論的“金句”。
記者調查發現,部分被網友們剪輯而成的“經典語錄”制造了娛樂傳播效果,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曲解誤會了節目嘉賓的本意。“一些參與節目的嘉賓看后表示受到的輿論壓力很大,對自身生活造成困擾,這與我們節目的初衷是背離的,有時我們看到也感覺很無奈。”高朋舉說。
例如在網絡上頗具爭議的張子富,因為一句“你必須伺候我”走紅。經過與張子富溝通后,節目組發現,他所說的“伺候”并不是被網友誤解的“找保姆”“男權”或“大男子主義”行為,而是指相互照顧。“我老伴生病的時候,我也在病床前忙前忙后照顧,我就是想找一個能互相照顧彼此的人。”張子富說。
“老齡人婚戀不應僅作為搞笑視頻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當前越來越多的中老齡人沉浸在孤獨的漩渦中。在互聯網時代,他們情感訴求往往成為被忽略的一部分。伴隨‘出圈’話題熱度而來的,應該是社會各界對他們情感訴求的重視,而不是對一些片段式話語的過度消費、解讀、甚至曲解。”遼寧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思寧說。
“中老年相親節目,此前就存在,節目本質上是一檔百姓服務類節目,還是要基于自身定位做好服務,讓真正有感情需求的人能夠信任節目。謹防節目內容嘩眾取寵,避免激發人們的審丑心理。”游潔說。
“一檔節目,給觀眾帶來歡聲笑語無可厚非,但在娛樂的同時,輸出正確價值觀,展現地域文化,才是保持長久生命力的秘訣。”鄭軍說。
幸福老年養老網 www.hlyxxhg.com |
作者: 文章來源: 華商網
版權聲明: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養老網觀點和立場。
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的內容,請發送郵件至 shayyl@qq.com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